耗甚大。
故而,中上层文官武将的奖励都以加衔为主。
至于奖励与加衔后的新增俸禄,则在一年后开始计算,以此保障国库钱财的正常流转。
君臣从清晨讨论到近午时,基本上将论功行赏的调性定了下来。
之后。
枢密院、三衙、各地州府,依照政策去做即可。
这一次,赵祯秉持的原则是对武将的财物奖励加重一些,对文官的官位擢升加重一些。
此非赵祯重文轻武。
而是当下的大宋需要更多文官治理,有治理地方之才的武将也将会破格得到重用。
就在讨论快要到尾声之时。
参知政事吴育道:“官家,对两府三司众相公的加衔恩赏,臣无异议,我们已位极人臣,此次加衔,已算得上是未有之圣恩。”
“然……然对苏中丞,臣认为加衔不够,应令其入中书!”
“让苏卿任参知政事?”赵祯微微一笑。
“朕觉得可行,朕早有此意,曾也任命过,只是被他拒了!他若入中书,对接下来我大宋新疆土的改造,大有裨益,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三十来岁任副相,在任何一朝都甚是稀缺。
但苏良若任参知政事,全朝官员和天下百姓,估计无一人会反对。
这时,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