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主人亦不识他,我们询问了几位老者,皆不识此人。书中所言,暂难辨真伪。”
王安石蹙着眉头。
“莫非林落南那三十一年在辽?”
“天禧年间离宋去辽,甲乃归,倒是和那空缺的三十年对得上,若他是辽国安插在江南的奸细,为了辽国而反对江南商人购买国债,并欲通过江南商社将江南的大商人联合起来,聚而反宋,发生的这些事情便都能说得通了!”
听到此话。
曹佾从桌子上拿起杭州知州余敬的资料,翻阅后道:“知州余敬虽未曾离开大宋,但他中举入仕后,一直都在江南任职,朝廷曾两次要将其调离江南,都被他以‘家母年迈,为其守孝’而化解了。”
“智叟林落南当下在江南拥有如此庞大的商贸势力,不可能不借助于官府,二人一定是官商勾结。我猜,余敬应该是知晓林落南投辽的,而他此次装病,乃是在朝廷颁布《国债契约书》之后,明显是不想参与此事。”
“这个余敬是担心日后宋辽大战,辽国若胜,会追究他主持江南商人购买国债之事,故而选择装病。”
“今日,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身死的消息传到杭州城,余敬去寻智叟林落南,应该就是他们的主子死了,二人有些慌了……”
曹佾又补充道:“此外,读书人在天禧年间投辽投夏,并非个例。”
在真宗皇帝与当今官家执政初期。
由于朝廷在各个地方州府设立的“解额”数量不一,有所偏颇,再加上殿试有黜落制,导致大宋的许多读书人外逃,或奔向西夏,或奔向辽国。
外加当时辽夏对大宋的读书人甚是器重,多赐予高官厚禄,故而便形成了一股“书生外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