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报文化,与汴京城不相上下,乃是了解地方信息的最佳渠道。
……
眨眼间,两日过去了。
八月二十三日,午后。
苏良、王安石、曹佾汇聚在后厅内。
王安石率先道:“杭州州衙对购买国债的宣传力度尚可。”
“此事本应由两浙路转运使、杭州知州余敬负责,然其突然染疾,又临近致仕,事情便交到了杭州通判顾岳的手里。”
“顾岳还算称职,一直宣传购买国债之事,当下的州衙门外与商人经常出现的地方,都还贴有购买国债的倡议书,两日更换一次,并且顾岳还亲自去商人的家里拜访过,可惜效果甚微……”
曹佾接着道:“杭州通判顾岳去找的那个商人,乃是江南商社的社长,真名不知,都称其为智叟。”
“这個智叟,年逾古稀,涉及的产业甚多,几乎控制着江南近七成的纺织行当和印刷行当,还有海上贸易行当。”
“据查,整个江南商社的社员,皆未购买国债。”
“而在江南区域,唯有身家超过五万,并且还要在江南商社压钱两万贯的人,经过考核,才有资格成为江南商社的社员。”
“杭州城内,购买国债者皆为非江南商社商人。此外,丝绸商孙然在三日前出海,预计归来可能就要半年了。我预计,他可能是被逼着出海的。”
……
最后。
苏良开口道:“我从小报和街头百姓讨论的信息上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