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苏良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官家,臣以为介甫昨日的‘许重利于汉民,令其搬迁’实乃良策,也是日后与西夏百姓融合,辽国百姓融合的最好方式。至于国库金钱不足,臣建议,向民间借贷!”
“什么?向民间借贷?”赵祯一脸不解。
“我将此举称为发放国债。在三司计算出金钱的缺口后,可向民间富商借贷,许以利息,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按期归还,并对购买朝廷国债的百姓许以部分商贸特权,免除部分商税。”
“五年左右,我们便能发展起河湟,到那时,税收、商贸多赚之钱,足够我们将这些本息还掉,且还有结余,具体还要三司先计算一下。”
“此举,是先用百姓之钱办朝廷之事,给予利息,利国利民亦利商人,并且日后在国库遭遇不足时,亦可使用此法,我们仰仗的是官家的信誉,是大宋江山的稳固程度。”
“臣虽不知民间的富商们到底会有多少人配合,但觉得此策可以试一试,一旦国库钱粮充足,解决了河湟的问题,西夏战后的问题,我们与辽国开战也能更有气势,且更具优势!”
……
苏良说完后,赵祯等人都有些懵。
但很快就理解了。
曾经在多个朝代,也有朝廷向民间富商借贷之事,但多为强迫,富商们不交便殒命。
但苏良欲将此举当成一次商业活动、一笔可协商的买卖。
当下,朝廷的名声在民间还是很硬的。
王安石最喜的就是这类奇策。
他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