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在人生最艰难之时,靠着柳永的词,为自己谋取了一条不用丢失尊严的出路。
这一日。
汴京城大街上,勾栏瓦舍关了近七成。
歌伎曲工们纷纷停工悼念柳永,一些掌柜想要营业也开不下去。
与此同时。
苏良为柳永撰写的墓志铭《吊柳七先生》,也在汴京城的街头巷尾疯传起来。
“柳公变旧声作新声,自成一体;歌离愁诉烟火人间,实乃百姓之声。”
“一唱三叹,慢词之祖,无柳七先生,则我大宋少一分颜色也。”
“奉旨填词,填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太平气象,是才子佳人难解之心结。”
“世人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词之风情,如百姓闲娱之点心,润心怡情。”
……
苏良乃当下汴京城的顶流。
他的这篇《吊柳七先生》已将柳永称为一代填词大师。
他的认可,自然引得全城瞩目。
这也是唯一一名士大夫官员为柳永发声。
此文一出。
百姓们对柳永的悼念更成声势。
很多人在城外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