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眉州百姓皆以书为业,恐怕县乡下面的百姓都会饿肚子。
曹长运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只会造成大量书籍堆积,导致许多百姓最后无业。
书业只能当成特色,而不能当成全城主业。
岳阳楼是以一座楼吸引外地人,而后大兴商贸,此举可行。
但眉州若想一条腿走路,重文而不重商,那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苏良并没有反驳曹长运的设想,而是笑问道:“你这些设想,是不是都在那篇《眉州文兴草策》中?”
“对,对,都在里面。”
苏良道:“昨日,我去见了苏明允(苏洵),他也向我讲了你的设想,他觉得挺不错。”
曹长运一愣,旋即笑着说道:“对,对,我当时成稿之日,恰好遇到了明允兄,便让他过了过目,我将此事都忘了!”
曹长运知晓苏良与苏洵相识,还为其文集作序,但并不知苏良去过了苏宅。
这一刻,他明显紧张起来。
苏良端起茶杯,观察着曹长运的表情,笑着道:“明允兄称,此策名为《文兴眉州十三策》,你怎么改名字了?此名可是比《眉州文兴草策》好听多了!”
曹长运躲开苏良的目光,道:“是,是。下官……下官这就改过来。”
随即,苏良放下茶杯,道:“今日,就到这里吧!”
说罢。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