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
一岁的小鹿这部文学作品的人民性是无庸置疑的。它蕴含着许多“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也是大家在读了这部作品后都能看到的。它所反映的正是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州垦荒区“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这部优秀儿童小说不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情节结构的处理,儿童心理的烘托以及儿童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来说,都颇有可供借鉴和学习之处。当然,这部作品在思想性方面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书中对“北佬”的歧视和对赫妥家长工的描写,就反映了南北战争后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由于林肯总统领导的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最重要的一次民主革命,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一文里就曾指出这次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所以,当时北方是进步的,奴隶制的南方是反动的。这一点,对那些还没有念过世界史的我国小读者来说,是应当提一下的。
书中对动物的描写也是非常生动的,不论是一岁的小鹿和凶恶的缺趾老熊,都写出了动物的“性格”其它如鹤群跳舞、浣熊妈妈打小浣熊的屁股和柳条鱼群的飘忽无定等,作者无不以其精细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接受许多生物习性的知识。
书中人物大都是普通劳动人民,诸如贝尼、巴克斯特妈妈、福列斯特兄弟、老大夫等,各具特色与个性。其中尤以小说主角裘弟的性格。塑造得最为完美、出色和动人。美国的一些书评,推崇这一人物可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费恩媲美,我觉得这一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在情节结构方面,作者对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是随着养鹿的情节主线与猎熊的情节副线的发展而完成的。每条线各有其高潮与顶点,最后以小鹿吃玉米苗威胁了全家生存遭到枪杀为悲剧的顶点,并以裘弟离家出走又回来顶替贝尼的劳动岗位而结束他金色的童年并结束全书。特别是作者以裘弟再度玩小水车感觉魅力已完全消失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裘弟从儿童心理到被迫负起生活重担的少年心理的转变,与本书第一章小水车欢乐的儿童心理描写前后呼应,更使读者感到典型塑造的出色与艺术结构的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