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没几天,堂叔堂婶就捎信说,这事应该能成,让卓西德去茶楼里见见管招工的人。
“罪民紧张得不行,去了。到茶楼一看,是个一脸褶子瘦瘦小小的小老头,背还有点驼,上下瞧了瞧我,问了一句,身上没什么病症吧。罪民说,绝对没有。堂叔在一旁夸罪民肯使力气,能干活,不输一二十岁的小伙儿。”
老者把头一点,只再问了一句——几时能上工?
“罪民赶紧说,现在做的活跟店里讲一声就能辞,随时可上。老头说,行吧,那你三天后过来。罪民一时都傻了,那可是小亭口的木器厂,多少人想进,竟然漏出一个空缺让我捡着了!”
张屏、柳桐倚、桂淳和燕修眼中都露出了一点疑惑,张屏问:“那家木器厂,十分好?”
卓西德抱拳:“是罪民错了,当要解释清楚些。一二十年前,小亭口那块儿有好多家作坊。因那地方附近有个村子产葫芦,叫大葫芦村。起初就有人在村子旁,名叫小亭口的地界起了作坊,专门做葫芦玩器,又叫匏器。雕花,内里装裱,有的供给京城的王孙公子们养蛐蛐用。更有好多人专门收藏盘玩。生意十分好,京城及邻近几个州郡的商户都来这边进货。”
张屏颔首:“大葫芦村,我知道。离慈寿村不远。”
他查古井姥姥一案时曾到过那里,还在一位老丈的茶摊上喝过茶。
卓西德跟着点头:“是啊,那片地方就……不是罪民这般的可议论的。总之,葫芦作坊兴起后,渐又有其他作坊也在那边开了,譬如做蝈蝈笼子的、刻石碑的、做木器的、扎纸娃娃跟风筝的……出的东西多往京城供应,能在那边做活的都得是手艺相当好的师傅,工钱也高,一般人去不了,没几个本县人。”
燕修道了声稍停,打断卓西德言语,从袖中取出一块布,摊开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