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只是可惜,子产大夫居于郑国,实为小邦,于天下而言也甚是无足轻重。而我早年,本欲辅佐子产大夫振兴郑国。却奈何是造化弄人,迫不得已只得是去了楚国。待再次回到郑国时,子产大夫却已是迟暮。以致圣人之治是难以为继,抱憾终身!”
“而如今晋国赵氏,却是完全不同。晋国之于天下,毕竟乃为宗伯之邦。而赵氏,如今既为中军,亦是身世显赫。倘若……赵鞅真有心能够尊王兴礼,就此平息天下的纷乱,使天下得以重回正轨,又有何不可呢?”
孔丘一边听着,一边是捋须沉思了。待李然把话说完,又沉思了片刻:
“嗯……恩公所言,也不无道理。而且赵鞅若能重整晋国之势,那么天下确是有望矣!”
随后,孔丘继续问道:
“那……恩公是打算去辅佐赵鞅吗?”
谁知李然竟是摇了摇头。
孔丘见状,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由急问:
“恩公难道是因为还放心不下鲁国之事?”
谁知,李然竟又是摇了摇头,道:
“如今,隳三都之事已成,鲁国之大小国事,以及三桓之家事,也皆由仲尼及众弟子操持着,可谓安如泰山。我又哪里有什么好放心不下的?
“只是,我尚且不能识得赵鞅此人究竟是何等的心性?辅佐赵鞅成事于一时不难,却是难在识其人呐!倘若所托非人,到头来岂不又是一场空?甚至,到时候不仅仅是不能给天下带来福祉,反倒是带来更大的灾祸,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孔丘见李然如此纠结,也是陷入沉思,仔细一想,又继续问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