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网关注下比对的话,应该还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的。
打开第二部的第一页,朱夏华扫了一眼目录,就匆匆的开始阅读起了第一个短篇。
就是封面文字的出处,来自高尔基先生的经典之作《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散文诗!”
“这是……”
“俄州背景!”
朱夏华喃喃道。
在夏州文字之下,还特地有俄州文字,几乎是标注了这是来自俄州的社会背景。
《海燕》这部作品,当然不仅仅是描绘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要是仅仅只能够看到这一部分,多少是有些浅显了,而且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之所以《海燕》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
“这个海燕是指?”
“俄州的革命时期?”
如果没有第一部,朱夏华可能第一时间难以反应过来这部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
正因为有第一部作品,所以在第二部,朱夏华确定文章会有隐喻,既然往这个方面去想,那么一定就是在写俄州在二十世纪初的革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