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朱夏华并没有笑,而是更加专注,因为他确信,这些都是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关键,有多么可笑,就有多么可悲。
看到长衫,看到对话与文字,其实读者们都知道大概描述的是什么时代,哪一年左右。
封建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通过这幅可笑而又可悲的画面,显露无遗。
可在这可悲的背后,却又有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灵魂。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是双面性的,复杂的,可他虽然穷酸、迂腐,满嘴之乎者也,好吃懒做,可却并非一无是处,譬如孔乙已是善良的。
将手中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要知道,孔乙已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次都将茴香豆分光,可想而知孔乙己的性格本就是善良。
可善良与迂腐,本就是不冲突的。
夏州自古以来,追寻的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直到现在都一样。
一个孩子出生,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要去操心孩子的学业了,以后能不能上个好大学,能够有个好工作。
当这两个特质,在加上孔乙已的言行结合在一起,一个几乎出现在读者们眼前的形象就立了起来。
这篇《孔乙己》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在短短不到2800字的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内涵丰富,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社会地位,思想认识,还有酒店之中站着与坐着,长衫与短衣,外面与里面这样的鲜明对比,一下子就栩栩如生描述了当时夏州的相貌。
虽然描述的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