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咋还突然走上心了呢?
苏淮马上把这势头打断:“有啥不好意思的?大学就这4年,趁着能薅的时候,赶紧往死薅,别等到毕业十年小聚的时候再后悔——别人在大学里就薅出了第一桶金,当时我咋那么蠢?”
班群里顿时一片哈哈哈哈。
她们以为只是玩笑,但其实,这是苏淮在点他们。
同学一场,我不在乎被你们薅;机会难得,有想法赶紧厚着脸皮上;毕业十年后,自我放逐的人恐怕会后悔莫及。
能立即听懂的人肯定不多,但是苏淮的态度摆在这里,总有聪明人会慢慢回过味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本质上,这是苏淮想拉同学们一把,但是不愿意把自己搞得太廉价,于是提醒他们自行争取。
有胸怀不代表要无底线助人,放弃助人情节也不意味着要永远做一只独狼。
真正平衡好两者,才算是做到了中庸。
《中庸》最后一篇的最后一句话:“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中庸之道不是教人折中调和、权衡利弊,它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在构建一种秩序,或者说一个大的系统。
在这个秩序里面,天地万物都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叫做“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放大来讲它可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缩小来讲它也可以是大数据班里的同等人格、各尽其力。
如果没有构建这个系统,那么小顾和苏淮在班级里面就太失衡了,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