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之后师徒俩就开始仔细研究起人权篇,并探讨在理学中的应用。
越讨论,就越是兴奋。
马子才也逐渐恢复了理智,并且说出了一句话:
“只要这天不变,我理学就不会没落。”
然后他又赞叹道:“安平侯真乃生而知之者也。”
生而知之者,这算是对人才学的最高评价了。
就连曹端这样的神童,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只是天赋奇才之类的。
曹端亦敬佩的道:“安平侯所学,吾不及也。”
“先生,我准备去一趟洛阳,当面向其求教。”
马子才并未拒绝,反而非常支持:
“人权篇一出,理学被压已是必然,我们也无需做垂死挣扎。”
“好好学习他的优点,改良我理学思想,为未来争取机会方为上策。”
“听闻安平侯为人宽容大度无私,你诚心去求教,他必不会拒绝。”
说到这里,他遗憾的道:“我老了,不良于行,否则定然会同你一起去求教。”
曹端并不是书呆子,真正的大学问家,也没谁是书呆子。他对人性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知道自家老师是放不下面子。
一来是老前辈的面子;二来是怕同道说他叛变。
最致命的还是第二个原因,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