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整个华夏文化,都将因为这一篇文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洛阳下辖宜阳县。
马子才看着手里的《人权篇》,脸上竟露出了悲伤之意。
一旁的曹端关切的问道:“先生,怎么了?”
马子才忽然悲戚道:“理学……复兴无望矣。”
曹端大惊,即便是被朝廷打压,老师都始终充满信心。
认为只要德和理还在,理学终究会大兴的。
这其实是化用了朱熹的话。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能看的出南宋国祚不长了。
与别人忧心忡忡不同,朱熹却毫不担心。
他认为这不过是一次低谷罢了,只要德和理还在,终有复兴的那一天。
马子才作为理学大家,自然也对理学充满了信心。
虽然朝廷现在不喜理学,可最终还是要回归理学的。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它优秀。
事实上曹端自己对此也是深信不疑,他是有名的神童,三岁能识字,五岁能书。
十五岁深入民间体会生活,十七岁就遍阅群经。
十八岁被父亲送到宜阳,跟随大儒马子才学习。
二十岁就提出了‘理驭气’的思想,成为公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