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错了。
借着这个故事,他先是阐明朝廷要有诚信,否则无法取信于民。
一个不能获得万民信任的朝廷,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才能取信于民?又该如何维护诚信?
接着他笔锋一转,将话题转到了礼法上。
礼法关系国家存亡,礼乐崩坏则国家不存。
所以朝廷应该重视礼法,尤其是要杜绝权贵违反礼法。
如果礼法的制定者都不遵守,其他人又怎么会去遵守?
大家都不遵守礼法,国将不国。
礼法都崩坏了,所谓诚信不过是笑话罢了。
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取信于民维护诚信,就必须要严明法纪。
尤其是严厉打击达官权贵践踏礼法。
文章的最后,他用了一句话:王子犯法亦当与庶民同罪,况人臣呼。
表面看,这句话是在说,王子犯法都要严厉处罚,更何况是臣子。
然而联想到之前发生的吹捧孟子之事,大家都明白,这句话的重心再前半句。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说的更直白了,方孝孺依然在鼓吹‘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这时,大家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情,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正是解缙和方孝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