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大的颗粒,就注定产量不会太低。
仔细询问,发现并非如此。
玉米的产量也就一二百斤的样子,比起小麦之类的没有什么优势,更比不上水稻了。
陈景恪心中暗道,那是你们不知道玉米的赛道在哪。
这玩意儿的优势有两个。
其一秸秆高大,不论是作为动物饲料还是其它用途,都要超过别的粮食作物。
其二特别适合山区、丘陵等土地种植。
即便是在碎片化、贫瘠土地上,产量依然不会大幅度减产。
对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华夏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
清朝粮食增产,玉米的功劳很大。
但这么做也带来一个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加剧。
边边角角但凡有点土壤的地方,都被开垦出来了。
局部地区几万年才形成的薄薄一层土壤,短短百年就流失的七七八八。
所以清朝老照片上,背景都是光秃秃的,见不到多少绿色。
当然了,将水土流失都归结于垦荒种植也不准确。
还有个因素是燃料。
砍柴烧火这四个字,背后是一座座青山被砍伐一空的现状。
还有就是气候变迁,小冰河期到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