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投稿,他肯定不用。
但这是陈景恪写的,他只能试探的去问,能不能压缩一下。
陈景恪对他的难处表示了理解,然后坚决不改: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压缩成晦涩的文言文,有几个百姓能看的懂?”
“不过你也不用发愁,这是加刊,属于特例。”
“既然是特例,那选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标准。”
“而且这一期的加刊以半价发售,尽可能多的铺货,要让更多人看到。”
“至于成本……赔了多少钱伱写个条子,我让户部给你补上。”
有了这个保证,解缙啥都不说了。
回去之后连忙找人,把水平在线但以前没能刊登的稿件,全都翻了出来。
陈伴读说是特刊,标准不一样。
我这也是严格执行他的意志。
至于加刊的内容是正常版本的三四倍……都说了是加刊,能不能体会上级精神?
于是,当加刊出版后,大家发现这一期的报纸特别厚。
内容比以前多了四倍。
关键价格只有正常的一半。
于是,很多人就冲着这个分量,也选择买一份回家。
古代字是很珍贵的,比如有人亡故,条件允许就会用写满字的纸做一套纸衣穿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