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能以那么点土地,养活八千多万人,新稻种居功至伟。
现在,陈景恪组建的这些实验室,采用的就是这种原始育种办法。
如此几年下来,成果还是不错的,已经有了几种表现不错的稻种。
产量最高的一种,种在黑土地上,精细化照顾,可达到亩产四百斤。
普通种植,也能有三百斤左右的产量。
(明清时期,水稻亩产达到了四百斤,是古代巅峰。)
比起南方的水稻,这个产量都算是偏高了。
不过南方最少一年两熟,而东北只能一年一熟,算总产量依然是不如南方。
但对于东北本地来说,这个产量完全足够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是从这几个稻种中,筛选出性状最稳定的。
“到那个时候,咱们这苦寒之地,就能变成粮仓了。”
听到这个消息,徐允恭非常兴奋。
在辽东生活了这么久,他太清楚这里不稳定的原因了。
不是因为部族众多,也不是因为苦寒,而是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
这里部族多,但实力弱,真打起来不是大明的对手。
他们的优势就是拖,将大明的后勤拖垮。
只要大明能在这里建立稳定的据点,这些部族掀不起风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