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解缙摇摇头说道:“成本太高了,就算陛下同意,内阁和户部那一关也过不去。”
方孝孺也反对道:“在驿站和漕运之外,另建一条运输体系实无必要。”
陈景恪笑道:“若仅仅只是为了运输报纸,就建一条运输体系,确实没有必要。”
“但谁说这条运输体系,只能运输报纸的?”
解缙两人都愣了一下,不解的道:“还有什么东西需要运输的吗?”
陈景恪说道:“公家没有,私人可以啊。”
见两人依然疑惑,他就进一步解释道:
“比如信件,现在官吏传递信件可以委托驿站捎带,普通人只能靠商人或者乡邻传递。”
“时效性没有保证,能不能送到也同样无法保证。”
“家书抵万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固定可靠的送信渠道。”
“我们的报纸别管时效性如何,至少要送到全国每一个县的。”
“在送报纸的时候,顺便帮人送送信,送一些小件的包裹,完全是可以的。”
“对于百姓来说,有了一个稳定的送信渠道,对于我们来说分摊了成本。”
“到时候再加上报纸的利润,足够我们维持一条运输渠道了。”
两人越听眼睛就越亮,方孝孺最先忍不住拍案叫好:
“景恪的这个想法实在太妙了,我在朝鲜王国待过很长时间,对这一点体会更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