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口舌,影响力过大了。”
“不如交给翰林院,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弥补。”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历史上的翰林院是养望之地,是阁部摇篮。
经过陈景恪的变革之后,翰林院就成了纯粹的修文馆。
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各类古籍,编修史书。
在某种程度上,去翰林院反而有点发配的意思。
但别看它地位尴尬,还不是谁都能进的。
能被‘发配’过去的,基本都是饱学之士,没点水平的进去会被集体排挤。
颇有点圈地自萌的意思了。
基于这种情况,慢慢的翰林院就变成了,有真才实学但有点天真的官吏的去处。
这群人就是最好的编辑,将周报交给他们,也算是专业对口。
“不过只能让他们从事稿件的审核工作,行政管理方面要另行配置官吏才行。”
听完他的分析,朱雄英颔首道:“你说的多,你有理,就这么着吧。”
陈景恪:“……”
接着,朱雄英就写了一道旨意,找朱标盖了印章发往内阁。
以往皇帝直接下令就可以了,现在必须要先经过内阁同意并备案才行。
不过现在皇权的威望足够大,内阁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唱反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