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完善规章制度。
相当于是给王朝打地基。
这一点,从他给自己定的年号‘建章’,就可以看得出来。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从真正开始监国掌权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往这方面努力。
朱元璋时期效率确实高,然而后果是朝堂变成了一言堂。
很多部门只会听命办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说白了,没有皇帝的命令,中枢就不知道该干啥了。
这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最夸张的是,中枢官吏缺员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中枢该有的状态。
中枢都尚且如此,就更遑论地方了。
所以,一切都要从重塑中枢做起。
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了计划。
中枢各部门的人员配置齐全,有了自己的主见。
即便没有上面的命令,他们也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维持国家的运转。
而内阁扩权之后,整个中枢的运转机制终于彻底成型。
现在,奏疏由内阁初步处理并给出意见,然后递交给他做最后的处理。
如果他同意内阁的意见,直接用红笔写上同意,然后盖上印玺就可以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