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匾额摘了,看你能不能沉得住气。
然后他们就发现,这个匾额还摘不得。
因为那踏酿的是老朱的亲自题字。
老朱的凶名自不用多说,现在别说摘匾额,连找书院麻烦都不敢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只能在口头上对方孝孺进行打击。
很多人开始写文章进行指指点点,比如把他之前的文章拿出来进行批判。
还有就是《辽东书》,也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
这种道德败坏的人,怎么配写史书?
作为一部正史,朝廷自然是很重视《辽东书》的。
毕竟,这是华夏大融合的一次尝试,其经验对朝廷非常的重要。
如果这一次能成功,那以后大可以用相似的手法,来为大融合创造理论基础。
正因为重视,朝廷更不希望这部书出问题。
为了防止里面有什么违禁的内容,必须要让人进行全方位审核。
这个工作自然落在了翰林院的头上。
而翰林院最多的就是儒生。
他们可不管朝廷的什么计划,对这部史书展开了全方位批判。
什么史料不详,什么杜撰内容过多……最大的问题还是主体思想上。
史书的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