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被很多人誉为亘古第一天才,参与设计了大明的各项制度变革。
但那只是政治智慧,做学问是不一样的。
十二三岁就能悟出唯物学,这怎么可能。
关键是,如果他真的懂为何不发表相关文章?反而要把功劳让给别人?
方孝孺无奈,只能找陈景恪商量办法。
陈景恪一听,这好办。
跟随你一起来的除了三百学子,还有二十名学者。
让那二十名学者轮流过来旁听就行了。
方孝孺大喜,立即去安排旁听事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本意,让人来旁听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旁听论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讨论的时候,都会拿出真才实学,会暴露真正的学问。
很多人并不希望被太多人旁听,尤其是被外人旁听。
方孝孺知道陈景恪不是藏私之人。
但人家大度是人家的事情,你拿着别的大度当理所应当,那就是不会做人。
所以,他不能直接提这个建议,只能旁敲侧击的去问。
事情也确实如他所料,陈景恪并不在乎这些,直接就决定让人来旁听。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