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袁老他们的杂交水稻出现才退出市场。
现在陈景恪就是希望复刻这个经验,培育出高产的东北水稻。
至于口感什么的,眼下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种人工培育基地在辽东有七八处。
只是……怎么说呢,这里毕竟新收复不久人心不稳。
而且在这里种植水稻,需要在室内育苗,成本非常高。
即便如此,南方的稻种在这里也很难正常存活。
高昂的成本,让很多育种基地名存实亡。
泰宁县本没有培育基地,解缙上任后听说隔壁县有一个,且不被重视。
就去要了过来。
隔壁县令正拿这个烫手山芋头疼,得知有人愿意接手,就打包将技术员和稻种全都送了过来。
之后解缙专门拨出一块肥沃的土地,并找来数十名有经验的老农加入,一起研究稻种。
他本人也是每隔几天就亲自去查看情况。
得知此事,方孝孺对解缙就更加的满意了。
这不但是个务实之人,还是个有想法有行动力的人。
不论他是真的单纯为了良种,还是将其视为晋身的资本,都无所谓。
他能看出其中的价值,并支持去做,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这才是最重要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