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朱标的手段,陈景恪叹为观止。
“看看,陛下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丝滑,将变革带来的动荡降到最低。”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看法,但嘴上习惯性的反驳道:
“磨磨唧唧,换成皇爷爷,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
陈景恪吐槽道:“换成太上皇,这会儿也已经血流成河了。”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咔嚓一刀,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消失了,多省事。”
陈景恪知道这货是叛逆期到了,习惯性的嘴硬,也没当真。
——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的事情,很快就传开。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
老百姓多持担心态度,认为朝廷又要折腾了。
反而是读书人群体,态度比较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这都是善政,新皇是个有作为的君主。
证据自然是史书上那些名臣的例子,基本都有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的事迹。
这说明啥?
说明这种事情是利国利民的,要不然为啥会被史书重点记载?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主持去做,有什么不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