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野的见闻吧!这样,等下次伯喈闲暇之时,我便登门拜访,同伯喈说上一说。”
说罢,樊陵不等蔡邕拒绝,便以不打扰公事为由告辞离开。
至于樊陵在回去之后立刻写了拜帖,递到了蔡邕的府上,等着蔡邕的回帖,那就是后话了。
这些此时的蔡邕自然是预料不到的,他来到此处正有要事向天子汇报。
未久,他便得到了天子的召见——
“太学及鸿都门学诸生经过今岁之考核后,出为吏、民者,太学有三千五百人、鸿都门学六百五十人。”
“今太学尚有诸生一万三千两百三十一人,其中,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者九千二百一十五人,余者皆纳入学之费用,以补贴太学之费。”
“今鸿都门学尚有诸生三千一百二十人,皆为免除赋税徭役者。”
蔡邕将太学和门学的诸生数量具体到个位数,在刘辩面前一一道来。
刘辩听后习惯性地称赞。
太学和鸿都门学向外输送的不仅仅是官吏,还有自愿回乡造福家乡父老子弟的人,亦有只想搞学术的人等等,不一而足。
而蔡邕在表完太学和鸿都门学的成果之后,又谈起了来年的招生计划——
“今国朝正当用人之际,太学及鸿都门学亦该多收诸生,百姓亦多望教化,万千贫寒子弟皆愿求一入太学之机……”
蔡邕侃侃而谈,说的顺畅无比,各种大道理向刘辩扑面而来,显然是早有准备。
而刘辩只问了一句话:“公要多少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