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连接关外,辽东遍地是宝贝,人参珍珠皮毛,这三样运到京城,三倍的利起步。
以前东平王虎踞关外,同时守着山海关,没人敢惦记着其中的利益。
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山海关是朝廷的,辽东的货再好,过了关都是白搭,能用很低的价格买进,运回京城挣大钱。
至于说到走私,山海关镇守麾下是有一个小规模水师编制的,专职查走私。
四个内阁大臣,就两个主要职位,推出了各自的人员,主要是争夺知府的位子,镇守使的位置,内阁意见非常统一,嘉峪关镇守使刘方。此人先习文,中举之后春闺落榜,赶上当时西北有战事,有笔从容,在军中表现优异,积功至镇守使,有儒将之名。
当然了,西北那边的举人含金量是另外一回事,一个举人出身的武将,天然与文官集团更为亲近。
承辉帝一直没表态,也没提名,等阁臣们商议之后,推举刘方为镇守使,承辉帝表示认可。但是随后的知府人选,承辉帝则把四个人都给否了,而是另外提了一个人的名字,郧阳知府贾雨村。
(那么多章节没出场了,贾雨村泪目,我也是个戏份很多的配角。)
四位内阁大臣一听这话,还说个屁啊,连连表示陛下圣明。这是在提拔贾雨村么?这是在赏赐贾琏啊!
想到贾琏今后能在辽东贸易上大赚,各位阁老心情都不太好,主要是回家后,家里人大概是要闹的。
怎么说呢,争不过,实在是争不过。
别说这次了,以前欠着贾琏的功劳都被赏呢,也就是贾琏了,换个别的臣子,早去敲登闻鼓鸣冤了。
内阁会议结束,相关人事安排立刻成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