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司马迁才伟大,忍受腐刑也要写完《史记》,房玄龄拒绝李世民的事情,也被史官们浓墨重彩的记下。
正可谓,缺啥就要宣扬啥。
《史记》的历史地位最高不是没原因的,看看后面的《晋书》,简直辣眼睛。到了清朝编写的《明史》,朱元璋鞋拔子脸都出来了。
明明【面有异相】是古代皇帝自我神话的操作,怎么就变成了鞋拔子脸呢?
我这里不是告诉大家史书不能看,而是鼓励大家去看。史书里的记载真假混杂,绝大多数历史事件是真的,细节有操作。
至于面有异象这类的东西,看看就行。《史记》里刘邦还是其母在野外的树下睡觉时怀上的呢。
这个时候大家再联想一下,项羽要烹了刘太公,刘邦要分一杯羹,是不是就能理解了呢?
所以,秦汉时期民风开放,田间地头经常有情投意合的事情发生,是不是就很合理呢?
从刘太公的角度,家里多个男孩,等于多个劳动力,不亏的嘛。贾琏首次退出所谓的实学,摆出一副开山祖师的姿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京城,而是整个大周帝国的学术界。
学术界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各种学说就很多。理学就不说了,目前还是官方的显学,心学的影响力很大,王阳明被称为圣人的。心学又分了很多派,把精致利己玩到极致的泰州学派,还有事功派,甚至还有李贽这种在当时被看做离经叛道的主。
如果是正常的历史呢,清朝入关后,刀架在脖子上,敢于反抗的都杀了,剩下的都是奴才。
这个时空的大周,虽然依旧选择了理学为显学,依旧推朱熹为半圣,但对于其他学派,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不造反都好说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