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被称为“国学大师”,不过他本人不承认这个名讳。
季羡林也是作家,也写作,不过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语言方面。
他精通12门语言。
这12门里有英语、法语这些常见语言,也有巴利文、梵文,甚至他还是世界罕见的精通吐火罗文的学者。
当年,因为一个“浮屠与佛孰先孰后”的问题,胡士和陈垣吵得不可开交。
胡士说:“浮屠在先,佛在后。”
陈垣说:“放屁,明明先有佛,后有浮屠。”
两人你来我往,谁都说服不了谁。
最后季羡林说,“这些个教授,就知道吵吵吵,吵个屁!看我的!”
胡、陈两人争来争去不离中国文献,
季羡林直接放绝招,直接就找梵文、吐火罗文、龟兹文、回纥文、康居文、于阗文
最后直接憋出一篇《浮屠与佛》的论文。
“浮屠”来源于印度古方言,“佛”来源于吐火罗文,所以“先有浮屠后有佛”。
就这么的,瞬间把胡陈两人久攻不下的碉堡炸为平地。
说起这位呢,算起来也就俩污点,一个是后来他儿子在他去世以后天天为了遗产跟燕大闹腾,另一个就是刘波。
这个刘波跟龙傲天没啥关系。
刘波是季羡林的关门弟子,燕大哲学系的博士,搞了部《传世藏书》,一套售价12万,说服了季羡林这块儿金字招牌挂名给他这本书当主编,玩儿出版界闻所未闻的融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