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来自文坛执牛耳者的夸奖,无疑是对任何一名文艺工作者最好的嘉奖。
不过江弦表现的就比较淡定。
“您太客气了,我作为文联的专业作家,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见江弦表现得不骄不躁,陈荒煤便又对他多了几分欣赏。
陈荒煤是13年生人,而今已是近70岁的高龄,马上步入古稀之年。
在文学这条道路上,陈荒煤一生中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作者,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惊鸿一瞥、昙一现,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辉以后便迅速黯淡下去。
究其原因,陈荒煤认为一个是他们的思想觉悟不够,一个是他们崭露头角以后便无法再平静下自己的内心,失去了本心匠心,就很可能走下坡路。
写作本身十分复杂,和天分、运气,知识积累,甚至是某一特定时刻息息相关。
总说成名要趁早,这当然很重要,但成名早往往也意味着容易走向昙一现,造成更深的失败。
然而在陈荒煤看来,江弦是极少数的那种作家,而且是优秀的青年作家。
他能耐得住寂寞,从不被鲜和掌声迷惑,也不被各种奖项征服,只静静地感受和观察巨变中的复杂时代。
这便决定了他的创作未来极具多元化和可能性。
“您看看我这篇稿子怎么样。”江弦把《理解万岁》的报告交到了陈荒煤的手上。
陈荒煤戴好老镜,捧着这一沓稿子阅读起来。
稿子总体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介绍前线的情况,另一个部分介绍战士们的喜怒哀乐。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