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至于此前这杂志给他带来的一些风言风语,江弦也并未选择沉默,而是迅速发出声明澄清。
还有一些作家朋友也替他发声。
包括巴金,他在知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特意在香港的《大公报》上的专栏写了这件事:
“希望读者注意,凡《江弦不得不谈的爱.》一文内容,概与江弦先生无关。
从内容来看,完全失实虚假,假如这个事情传布开去,以讹传讹,将对江弦的声誉有不良影响。”
这个专栏就是巴金连载《忏悔录》的地方,也就是《随想录》。
江弦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到《随想录》当中去,不知道算不算因祸得福。
在这样的压力下,《读者文摘》终于在《甘日报》上发出声明,向江弦道歉,指出这篇文章纯属编撰,与江弦本人毫无关联,并在后续发行的期刊中更改名字。
这件事算是过去,江弦将剩下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完成脑海中的小说。
他连写带改,速度不快,因此徐中玉没能看到他完成这部小说,带着遗憾和期待回了上海。
取代他的是崔道怡,他倒成了江弦家里的常客,时常过来看看稿子,询问他小说的进度。
这天,江弦握着笔,刚写完小说最后几行。
还来不及自己再翻看一遍,《十月》的张守仁便找上了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