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之前他给你《外婆桥》写的那篇文学评论不知道你读过没有,相当精彩。”
江弦点点头,满脸尊敬的看向徐中玉。
徐中玉已是甲之年,依旧精神矍铄,高大挺拔,穿着白衬衫、黑皮鞋,扶着拐杖,面容和蔼可亲。
只要上过《大学语文》这个科目,应该都听过徐中玉的名字。
可以说他是这门学科之父。
江弦一想还颇感不可思议,如今他不光和教材里的人物站在一起,甚至和编纂教材的人说上了话。
“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作家。”
徐中玉笑呵呵的说,“搞现代派文学,文章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国外作家的影子,像卡夫卡、川端康成,册那,这俩人对国内作家的影响太深了,大部分作家很难撇除作品当中他们的影子。”
“您过奖了。”江弦嘴上谦虚,心里却深以为然。
徐中玉这番话说的一针见血。
有人总结说,在某个时期,中国每一位先锋作家的背后,都能看见一个甚至多个西方的大师。
光是余华就不止一次的提过,卡夫卡和川端康成两个人如何启发了他的写作,又如何阻碍了他的写作。
当时江弦还不大明白“阻碍”的意思,如今已完全领悟。
优秀的作家会努力撇除作品中其他作家的影子,然而卡夫卡、川端康成,甚至巴尔扎克这些人对作家的影响又太深,这就成了很多作家写作道路上的一道瓶颈。
徐中玉继续讲:“相对而言,在你的文章里我很少看到别的作家,除了这篇《外婆桥》。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