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众将领竟是寂然无声,那大将苗邦更是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地抓耳挠腮道:“嘿嘿,既然上将军如此考问,肯定是谁也不行。此阵到底为何物?还是请上将军明示了,我等只管听令打仗便是了。”上将军赵括望着那苗邦窘迫之情,竟是淡淡地一笑,便唰地抽出了那把锋利的精铁长剑,放声道:“也好,趁着眼下这攻守阵势,我便说说这阵法了。”
只见那上将军赵括手腕一抖,便挽了个漂亮的剑花。便在寒光闪烁间,赵括已是口若悬河地言说起来:“诸将皆知古战本无阵也。战而有阵,发于春秋之期。晋平公大将魏舒,于晋阳山地骤遇戎狄突袭,迫不得已毁弃战车,将甲士与步卒混编为方队,一战大败戎狄骑兵。阵法之战,由此而生。”
“然则,春秋之世以车战为主,无铁骑,阵法仅为非常之用。故春秋之期,常战无阵,孙子兵法亦无战阵之说。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战车淘汰而步兵大盛,天下兵争皆演化为步兵为主、骑兵为辅之步骑野战。步骑较之战车,更为快速多变,由是之故,阵法便应时而生也。”
“阵法为何?所谓阵法者,即以兵士之诸般队形变化,或辅以地形,或辅以器械,而列成整体为战之势。小如我赵军飞骑营之铁骑之三骑配伍之三骑锥,大如中央步军成方而两翼骑兵突出的常战之法,皆为阵法。阵法之变,以三形为根本:一曰方,二曰圆,三曰长。天下所有阵法,皆以方圆长三形相互组合,再借地形、器械、旗帜、兵器之特性而列成。”
“然则,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列阵而战有长处,亦有短处。阵战之长,首在能将全军结为整体,尤其能使兵力单薄之一方,依靠整体之变化配合,而抗击兵力优势之一方。三骑配伍之三骑锥配合精妙,可抗敌之十骑也。是故,我军三百飞骑营铁骑,能抗击秦军、林胡一千飞骑也。然,大阵之短,在于僻处一隅,过份借重地形与已成器械,不能快速转移作战,缺乏对战场全局胜负板荡之影响力。”
“战国之世,大战频仍,却无一次大战为阵法之战,更无一次为阵法制胜。此中根本,便在阵法之短也。惟其如此,非常阵法便多为兵处弱势而用以自保,却无法改变战场之大势。”上将军赵括声调昂昂,将阵法之来源说得是一清二楚。赵军众将们听得入神,无不频频点头,却有大将申阳突然问道:“上将军,末将曾听得人说,那兵家大才孙膑,其兵法有十阵之说,不知白老匹夫此阵,可在这十阵之内?”“嗯——”上将军赵括闻言,顿了顿首,看看肩膀处包裹着白布、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