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指明,各人慌忙记下。法正大感诧异而感叹道:“不想陛下学识如此渊博,竟连地质、采矿也非常精通。”我笑笑道:“孝直过誉了,联亦不过是常人耳。只不过比平常人聪明一点,更加勤奋一点而已。有道是天道酬勤便是此理。还有并州的上党、晋阳等地、徐州一带、淮南一带其地质都极有可能藏有极丰富的煤矿,你们也立即派人勘察,尽快将结果报我。”诸人领命不题,急忙派遣大量人手赴各地调查。
至于冶金技术吗,对我这个博学的现代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困难问题。原理我都明白,只不过需要实践罢了。首先就是选址,考虑到现在没有蒸汽机,且炼钢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高炉的位置就选在了长安城外的河边。这炉砖是由砖窑定做的,中间加入煤石等物,用煤做炭烧制。这是典型的耐火砖,能抗高温。铁炉吗,自己也试制了两个。一个高炉有十余米高,椭圆型,用耐火砖砌成,烟囱更是耸立入云。一个平炉,中间用耐火砖砌了砖格,作为蓄势室。两个炉子都是用水力带动的鼓风机鼓风,加大火势。为了防止烧制时煤烟过大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还设计了个抽油烟机,当然也是由水力带动的,要是人力,累也累死你。当然为两个高炉做配套的水塔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么多工作要是一般人做起来可真是要费不少工夫,但有道是国家之力排山蹈海,我不仅仅调动了大量的工匠,甚至为了早日完工,调动了一万禁军帮忙施工和保护现场。但就是这么多人力下去,也花了近两个月才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其间,工业部及科技部的官员还接到了我研制焦炭的方法和命令,在我还没有完成炼钢炉时候,焦炭便已经完成了。我嘘了口气,***,准备工作总算是完成了。就看以后的效果怎么样了。真希望去查铁矿与煤矿的官员们早些把消息传回来,要是没有大量的资源做后盾,这钢铁行业也发展不起来啊。
按照大家的意思,选了个良辰吉日高炉开始生火,一筐筐的铁矿石放下去。只见红光耀眼,四周温度立马飚升,我在旁边热得满头是汗,但是却一点不敢大意,盯着高炉,希望能够看到成果。一旁观察火侯的老铁匠看看火侯够了,忙下令出炉。于是几名铁匠开动机关,顿时滚烫、通红的铁水汹涌而出,登时照得围观众人面目生辉。众铁匠一时惊呆,这一炉足足有好几千斤的铁吧,比以往的生产效率足中提升了几十倍之多。众工匠一时面面相觑,心道:“我们的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