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下著作所致。】
【颜真卿回忆侄子的好,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时,情绪已经汹涌难抑。】
【写到“贼臣不救”往后,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张老泪纵横的面孔,悲愤欲绝、颤抖不止。终于写到最后“呜呼哀哉”的时候,字形早已失去控制,写字的人几乎要哭断了气了。】
【一封《祭侄文稿》,短短23行,国仇家恨,难以其表。】
【那种悲愤苍凉之意,被融入笔法之中,力透纸背。】
【据资治通鉴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安史之乱的多达三十余人。】
【在当时望风而降的背景下,颜氏一门成了当时河北唯一的孤勇者。】
……
“颜卿之忠,千古不朽。”
“其家族之忠勇,足为后世楷模。”
诸葛亮叹息一声。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赵云感慨万千。
……
逃亡途中,玄宗望着天幕所言,状若失魂:“河北二十四郡,还有忠臣……还有忠臣……”
“朕不识真卿何如人,连颜爱卿的面都没见过,他一个读书人尚能如此忠勇,反观河北的那些武将,本该死守疆土,却无一人尽忠,当真该死!”
李隆基破防了。
一个自己连面都没见过的文官尚且如此,那些本该杀贼报过的武官却望风而降。
两方对比下,更可见颜真卿兄弟忠勇的可贵。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