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防治禽流感和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仍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
', ' ')('\n
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先确立正确的原则,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正确指导。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打破了正常的组织界限,使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这时安全就成为最主要的目标,应将挽救人民生命和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作为处理突发事件和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最主要目标体现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其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属于最为核心的目标。因此,当我们要确立救援工作的优先次序时,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第一”的原则,始终把突发事件对生命的影响放在优先选择的首位加以考虑。这也符合突发危机状态下公民权的维护和保障的原则。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是人类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在突发事件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尽量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以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后应最大限度地安慰民心,使他们较快恢复事前心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突发事件处置成效的最高标准和根本尺度。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开展各项工作。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其内部必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只要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发展态势并找出规律,定能避免突发事件的爆发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应当具有科学精神,努力探索突发事件规律,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对此,应运用专家和“外脑”的力量,做到科学分析和决策。要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要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突发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突发事件的无常性和影响因子的多变性导致其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应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