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如字。)
[疏]注“是后”至“以叛”解云:在十三年冬。云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者,亦在十三年冬。案晋荀寅、士吉射叛,在弑比之前,而后言之者,正以弑君之变重,故先取以应之。
公至自黄。
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成,仲孙氏邑。围成月又致者,天子不亲征下土,诸侯不亲征叛邑。公亲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危,若从他国来,故危录之。)
[疏]注“围城”至“录之”解云:春秋义围例书时,即宣十二年春“楚子围郑”之文是,今此书月,故解之。庄二十七年注云“凡公出在外致,在内不致”今此在内而致,故须解之。云天子不亲征下土者,即公羊说云一国叛,王自征之,君四国皆叛,安得四王而征也者?是其义也。若然,桓五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传云“其言从王伐郑何?从王正也”彼注云“美其得正义也,故以从王征伐录之”然则天子不亲征下土而美之者,直是美诸侯之得正,犹自不言桓王伐郑之善,故彼注又云“盖起时天子微弱,诸侯背叛,莫肯从王者征伐,以善三国之君,独能尊天子死节。称人者,剌王者也。天下之君,海内之主,当秉纲撮要,而亲自用兵,故见其微弱,仅能从微者,不能从诸侯,犹莒称人则从不疑也”是。书序曰“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其经曰:“大战于甘,乃召六卿”者,何氏以为启非至德之主,是以亲征有扈,非
', ' ')('\n
春秋所美,岂害其义也?云诸侯不亲征叛邑者,正以诸侯于天子,亦宜以国为家,犹如天子之有天下也,而不能全服,亲自征之,故为非礼,而为春秋所刺也。
十有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瑕。(垂瑕,如字,又音加,二传作“垂葭”)。
夏,筑蛇渊囿。
大\ue444于比蒲。(大\ue1e0,所求反,本又作“\ue444”比,音毗。)
[疏]“夏筑渊囿”解云:成十八年秋“筑鹿囿”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有囿矣,又为也”彼注云“刺奢泰妨民”也。然则彼有成说,故此处不复解之。“大\ue444于比蒲”解云:桓六年注云“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ue444”是也。所以书者,即昭八年“秋,\ue444于红”之下,传云“\ue444者何,简车徒也。何以书?盖以罕书也”但彼巳解讫,故此处不复论之。
卫公孟\ue4b6区帅师伐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