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即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传云“犹者何?通可以已也。讥不郊而望祭也”何氏云“讥尊者不食而卑者独食”也。注“又夕牲告”至“在日下”解云:言古礼,郊之前日,午后陈其牲物,告牲之\ue2e0于后稷,则知此经宜云九月用,辛丑郊。
晋侯使荀\ue19d来乞师。(\ue19d,乙耕反。)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娄人伐郑。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月者,方正下壬申,故月之。)
[疏]注“月者方”至“月之”解云:正以凡致例时,故此解之。言正下壬申者,欲正壬申为十月之日,是以不得不言十一月以来之。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ue1ad轸。非此月日也,曷为以此月日卒之?(据下丁巳朔,知壬申在十月。\ue1ad,力之反。轸,之忍反,左氏作“\ue7a3”\ue438梁作“蜃”)
[疏]“卒于\ue1ad轸”者。解云:正本作“\ue1ad辰”字。注“据下丁巳”至“十月”解云:即下“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是也。十二月丁巳朔,逆而推之,则丁亥为十一月朔日,又逆而推之,即丁卯为十月十一日矣。即从丁卯数之,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然则壬申乃为十月十六日,故云据下丁巳朔,知壬申在十月矣。
待君命然后卒大夫。曷为待君命然后卒大夫?(据昭公出奔卒叔孙舍。)
[疏]注“据昭公”至“孙舍”解云:即昭二十五年“九月,已亥,公孙于齐”“冬,十月,戊辰,叔孙舍卒”;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公薨于乾侯”是也。
前此者,婴齐走之晋。(不书者,以为公请除出奔之罪也。为,于伪反,下文“为公”同。)
[疏]注“不书者”至“之罪也”解云:其请公者,谓上沙随时也。
公会晋侯,将执公。婴齐为公请,公许之反为大夫。归,至于\ue1ad轸而卒。(十月壬申日。\ue1ad轸,鲁地。)无君命,不敢卒大夫。(国人未被君命,不敢使从大夫礼。)公至,(十一月至是也。)
[疏]注“十一月”至“是也”解云:“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是也。若以上传言之,则婴齐之请,鲁侯许之,皆是沙随时也。若在沙随会时,即在伐郑之上,何故待公伐郑之还乃始卒之?正以成公许之,实在沙随,但婴齐未还,公又伐郑,伐郑未归,婴齐巳卒,国人不闻公命,未敢卒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