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4be失”尹乙反,又大结反,以目通指曰\ue4bf失;本又作“\ue4bf矣”音同,字书云“\ue4be失,\ue4bf寅也。以忍反”)
[疏]注“以目通指曰\ue4bf失”解云:言其用目视之,而并指向鲁,若今时瞬眼矣。注“文公”至“不能”解云:即上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是也。注“丧娶逆祀”解云:其丧娶,即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传云“何以书?讥丧娶”是也。其逆祀,即二年秋“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何讥尔?逆祀也”者是也。而先引丧娶者,正以纳币之前。仍有数礼。不妨在大事之前,故见之。注“外则贪利取邑”解云:即上“春,公伐邾娄”“取须朐”是也。注“不日”至“善文”解云:正以日为不信辞故也。
冬,徐伐莒。(谓之徐者,前共灭王者后,不知尊先圣法度。今自先犯,文对事连,可以起同恶,莒在下不得狄,故复狄徐也。一罪再狄者,明为莒狄之尔。徐先狄,在僖十五年。复,扶又反。)
[疏]注“谓之”至“同恶”解云:即僖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传曰“孰城之?城杞也。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盖徐、莒胁之”是也。言不知尊先圣法度者,谓杞有禹法度也。注“莒在”至“徐也”解云:谓莒时被伐,例不得出主名,是以无由狄之。注“徐先”至“五年”解云:即僖十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彼注云“谓之徐者,为灭杞,不知尊先圣法度,恶重,故狄之也”是也。
公孙敖如莒莅盟。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雍,于用反。)
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见也。雒,音洛。暴,步报反,本又作“曝”一音甫沃反。见,贤遍反。)
[疏]注“四日”至“见也”解云:欲道宣元年“公子遂如齐。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传云“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注云“卒,竟也。竟但举名者,省文耳”言彼是一事再见,故得省文,与此异也。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
', ' ')('\n
不至复者何?不至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安居不肯行,故讳使若巳行,但不至还尔。即巳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