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取子纠杀之,而言齐人,则知一人之号,二国共有。一人之号既二国共有,则知齐、鲁皆有杀子纠之恶明矣,是以注者约之。注“时小白”至“取杀之”解云:皆世家及齐语之事。
其称子纠何?(据不立也。)
[疏]注“据不立也”解云:正以下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子般卒”传云“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然则子纠者,嗣君之称,今竟不立,得言子纠,故难之
', ' ')('\n
。
贵也。其贵奈何?宜为君者也。(故以君薨称子某言之者,著其宜为君,明鲁为齐杀之,皆当坐弑君,因解上纳言纠,皆不为篡,所以理嫌疑也。月者,从未逾年君例。主书者,从齐取也。当坐,才卧反,后“当坐”之类皆放此。)
[疏]注“故以君”至“言之”解云:取三十二年传文。注“明鲁”至“弑君”解云:鲁所以当坐弑君,即\ue438梁传云“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以千乘之鲁而不能存子纠,以公病矣”是。注“因解”至“嫌疑”解云:此经若不言子纠,上纳言纠,有当国之嫌,后人疑其篡矣。今作嗣君之称,则知上经单言纠,作君前臣名之故也,故言所以理嫌疑也。注“月者,从未逾年君例”解云:隐公四年春王二月“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注云“日者,从外赴辞,以贼闻例”然则弑成君者,例皆书日,即宣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犭皋”宣四年“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之属是也。今此子纠见弑而书月,故知从未逾年君例。若然,僖九年“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传云“其言弑其君之子奚齐何?弑未逾年君之号也”所以不月者,彼注云“弑未逾年君例当月。不月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是也。若然,僖十年春正月“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其逾年而不日者,彼注云“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是也。乡来所述,皆是外诸侯之例,若其内例,则异于此,是以庄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子般卒”文十八年“十月,子卒”皆是未逾年之君,而日或月者,彼自作三世之义。云云之说,已写于上。注“主书者,从齐取也”解云:言主书此事者,正欲从而罪齐,但因见鲁之恶耳。
冬,浚洙。洙者何?水也。(以言浚也。浚,思俊反,深也。洙,音珠,水名。)
[疏]“洙者何”解云:欲言城邑,而无营筑之文;欲言小水,更无比例,故执不知问。注“以言浚也”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