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是以齐侯郑伯为离会也,但离不言会,故变言如矣。
盖邓与会尔。(时因邓都得与邓会,自三国以上言会者,重其少从多也,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尚书曰“三人议,则从二人之言”盖取诸此。与会,音预。)
[疏]注“尚书”至“之言”解云:洪范文。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不日者,戎怨隐不反国,善桓能自复,翕然相亲信。)
冬,公至自唐。(致者,君子疾贤者失其所,
', ' ')('\n
不肖者反以相亲荣,故与隐相违也。明前隐与戎盟,虽不信,犹可安也。今桓与戎盟,虽信,犹可危也:所以深抑小人也。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
[疏]注“故与隐相违也”解云:即隐二年“秋,八月,公及戎盟于唐”不书致故也。注“明前”至“安也”解云:隐公之盟书日,故言不信也。不书致,故言犹可安。注“今桓”至“而至”解云:不日故为信,书致故言危也。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无王者,以见桓公无王而行也。二年有王者,见始也。十年有王者,数之终也。十八年有王者,桓公之终也,明终始有王,桓公无之尔。不就元年见始者,未无王也。二月非周之正月,所以复去之者,明春秋之道,亦通于三王,非主假周以为汉制而已。嬴,音盈。以见,贤遍反,下并年末“以见”同。复,扶又反,下同。去,起吕反。)
[疏]注“二年”至“始也”解云:即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是也。注“十年”至“终也”解云:即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是。注“十八年”至“终也”解云:即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是也。注“不就”至“始者”解云:元年春王正月初即位之时,自知巳篡,战惧畏讨,未敢无王,是以春秋于正月之际,不得见始,须臾之后,还复为恶,擅自天子之田,俄然无惮,故至二年正月言王以见始。注“二月”至“三王”解云:即七年“二月,己亥,焚咸丘”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云云,十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之属是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胥命者何?相命也。(胥,相也。时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歃,本又作“歃”所洽反,又所甲反。)
[疏]“胥命者何”解云:春秋上下,更无胥命之文,故执不知问。注“时盟”至“相誓”解云:亦相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