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隐三年传云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者,或失之
', ' ')('\n
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乃食,失正朔于前,是以但书其日而已;失之后者,朔在后也,谓晦日食,失正朔于后,是以又不书日,但书其月而已。即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以此言之,则日食之道不过晦朔与二日,即宣十七年言日不言朔者,是二日明矣。而颜氏以为十四日日食,是反传违戾也。
其势虽问不得不广,
[疏]“其势”至“不广”解云:言说者疑惑,义虽不是,但其形势已然,故曰“其势”虽复致问,不得不广引外文望成其说,故曰“不得不广”也。一说谓颜、庄之徒以说义疑惑,未能定其是非,致使倍经、任意、反传违戾,是以何氏观其形势,故曰“其势”;维\ue7a1畏人问难,故曰“维问”;遂恐已说穷短,不得不广引外文望成已说,故曰“不得不广”也。“维”误为“虽”耳。
是以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
[疏]“是以”至“不解”解云:此“师”谓胡、董之前公羊氏之属也。言由庄、颜之徒解义不是,致地问难,遂尔谬说至于百万言。其言虽多,犹有合解而不解者,故曰“犹有不解”矣。
时加酿嘲辞,(酿嘲陟交反)
[疏]“时加酿嘲辞”解云:颜安乐等解此公羊,苟取顽曹之语,不顾理之是非,若世人云“雨雪其\ue11b,臣助君虐”之类是也。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疏]“援引”至“句读”解云:三传之理不同多矣,经之义随经自合,而颜氏之徒既解公羊,乃取他经为义,犹贼党入门,主人错乱,故曰“失其句读”
以无为有,
[疏]“以无为有”解云:公羊经、传本无以周王为天囚之义,而公羊说及庄、颜之徒以周王为天囚,故曰“以无为有”也。
甚可闵笑者,
[疏]“甚可闵笑者”解云:欲存公羊者,闵其愚暗;欲毁公羊者,笑其谬通也。
不可胜记也。
[疏]“不可胜记也”解云:言其可闵可笑处多,不可胜负,不可具记也。
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
[疏]“是以”至“俗儒”解云:左氏先著竹帛,故汉时谓之古学。公羊汉世乃兴,故谓之今学,是以许慎作五经异义,云“古者,春秋左氏说;今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