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切思索。
首先是德彪西的为单簧管与乐队而创作的狂想曲,作于1909-1910年。
当时是作为音乐学院的年度考试作品,1911年改编为乐队演奏版,并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德彪西的单簧管作品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
而这一首作品,也和德彪西的其他作品一样,作为他音乐创作风格的一个有力代表,也是他晚年音乐创作的两个倾向。
一种是音乐语言的继续复杂化,突破了传统的和声与形式的约束,出现了多调式因素。
一种是将音乐创作恢复到法兰西古典器乐曲的传统道路。
第一狂想曲这一首作品,便是前者的完美体现。
和声色彩鲜明、走位飘忽。
和弦之间交错更叠,即独立存在,又相互溶化吞没。
音乐时而虚幻飘渺、模糊朦胧,时而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
绘画是静态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动态的绘画。
这个便是德彪西这种印象派作品的主要特征。
正如同印象派绘画反传统的画风那样,对主题的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
乐曲结构虽仍带有奏鸣曲和回旋曲的曲式特点,但在曲式结构上惯用的“松散模糊”的艺术表现手法更贯穿始终。
这便是所谓的“德彪西式结构”。
也是属于“块装拼贴”的第二种状态,也可以叫做主题或段落的“挪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