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搬过来。”
“.”
从小经厂一直南下,过了黑洞洞的正阳城门洞和前门箭楼,沿着笔直的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是南城最繁华的地界。古玉、珠宝一条街的廊房二条,“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塔内联升”的大栅栏、批发水果的果子巷,还有著名的八大胡同.
可再向南一过了珠市口,就仿佛被划了道贫富的分割线,老京城俗称“道儿南”、“道儿北”,这个“道儿”就是珠市口。道儿南,就是老京城的贫民区。
在道儿南,满清的时候有座桥: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因为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画锅”,有了锅,艺人就能吃上饭。
有拉弓的:拉的是硬弓,先让围观自恃力气大的观众试拉,脸红脖子粗的也拉不开,艺人再上手轻松拉开,获得满堂彩;
举刀的:一二百斤的青龙偃月刀舞舞生风;
爬竿的:用一根杆子,表演扯顺风旗、倒立、站杆;
刷幡子的:十几米长的粗竹竿,竿顶有红罗伞,伞下面挂绣字标旗。托在手掌,舞动后接在肘弯、肩头、后脖子、脑门,最牛逼是接在门牙上,竿子依旧直立。
至于什么自行车杂技、硬气功的胸口碎大石、崩铁链、捋贴条
当然也少不了相声、评书、大鼓、棒子等艺人。
这些京城旧时候卖艺人也讲究个身份,能进内城的,才能叫角,就跟影视明星一个道理,火不火看你能不能上大荧幕?能不能上春晚?
不然只能叫无名艺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