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但竹简笨重,携带不便;而布帛奢费,寻常人家也只能偶尔用之。
皆有弊端。
虽然纸张在如今并非是书写的主流载体,但作为日常书信、拜帖、练笔、抄录趣闻、记交游文会诗赋等之用,以造价低廉与携带方便的特性,还是不乏市场的。
若是再做成精美些的纸册与折子,符合世家大族们的“风雅”、区分贵贱之别,那就更有盼头了。
想到就做。
当即,夏侯惠雷厉风行,将想法一股脑的交代给孙娄,让他调来家中木匠与善针线的妇人开始实施。
纸册的做法,是将横向裁切好的五张纸对折,以针线缝合为一叠,五叠为一册;在缝合边钻孔,裹上帛布、用细麻绳系捆固牢,遮丑之余也顺势解决繁翻页时的纸张松落问题。这样的册子,以书写量算可比拟二十卷竹简,作价与一卷竹简相当,应是不愁销路吧?
而折子则是稍微浮华些。
先竖向裁切好纸张,连续对折五次,重力压实褶痕;再用鱼胶粘在两片打磨光滑的薄木片上,最后用布帛将木片包边点缀。
这样的折子书写不了多少字,但胜在体面,做拜帖或书信往来正好。
作价嘛~以主要是卖给公卿贵胄、世家大族估算,也不用太高,是纸册的十倍就好了。
最后,夏侯惠还不忘叮嘱孙娄,不管是纸册还是折子,都要在包边帛布上绣着“石泉松林”的小字样。
为了一定程度上保障销路。
因为纸册与折子都十分容易仿制,逐利的商贾定不会错过商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