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容忍臣权凌驾在君权之上!
只是在当年,他才刚即位,曹丕给他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皆在,他还没有树立起君王的权威,故而才隐忍了而已。
驭下之道,在于制衡。
袭承汉制而立的魏国,在曹丕明令后宫外戚、宦官不得干政的制度下,宗室又需要掌兵权镇守在外,曹叡自然就将目光落在了,为分尚书台权而设立的中书监上。
刘放孙资的权柄,遂由此一日千里。
以致如今,膨胀到了连三公任免都能置喙的地步。
这此中的因果始末,庙堂公卿百官都是知道的,但官场上有官场的默契与规矩。
他们不能明着指摘天子曹叡分尚书台权,故而就拿刘放孙资当作靶子,持续定向输出。
某种意义上,刘放与孙资就是代曹叡受过了。
虽然他们甘之如饴。
付出了代价,才会迎来收获嘛。
尤其是他们的获利,远远超出了代价。
尔今,夏侯惠直接撕破了这层薄纱、为他们叫屈,这令他们心中很是触动。
多少年了,那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不问缘由的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今日终于有一个莽夫就事论事、道明始末了!
不管夏侯惠是曲意作态还是出于真诚,都不重要,都无改他们的感慨万千。
因为重要的是,他们一直想听、期盼着有人说这样的话语,但十数年来无人提及,连奉承他们的人都不说。
是故,听罢,他们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