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了。
夏侯惠上表为他力争引发了争论,也触犯了庙堂诸公权威,也将自己的前程附上了阴霾,就连刘放孙资都为了避嫌,选择置身事外了。
“不过,倒是有一件事情颇耐人琢磨。”
就在丁谧想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停顿了片刻的夏侯和,再次说道,“此事在六兄伐辽东报捷之前,但我私以为,未必就不与六兄有干系。”
“哦?何事?”
“六兄知晓伯舆兄之事了吧?”
“嗯。他因谏言陛下大举兴修宫殿之事,被外放外为郡守了。”
“但六兄肯定不知晓,伯舆兄的旧职中书侍郎,至今仍空缺着。不仅陛下不让卫仆射、卢尚书推举人选,就连中书监与令以‘重职不可久缺’、‘中书省庶务繁琐当需侍郎分责’等缘由推举人选,陛下都不置可否、留中不省。”
“对此,庙堂诸公与我等近臣皆不知所以,但人人皆断定,陛下乃是有青睐的人选了,但这个人选暂有他重任,不宜改职,故而虚闲以待。故而,我近数个月自琢磨着陛下意属之人乃孰,不乏请教大兄。虽无有定论,但自从六兄辽东报捷传归来后,便猛然发现,似是六兄所有特征都符合,或许陛下意属之人.”
夏侯和说到这里止住了。
颇为出乎意料的夏侯惠与丁谧对视一眼后,也陷入了沉默。
也让屋外肆意哭号的寒风寻到机会,主宰了书房内的动静。
因为中书侍郎在中书省内,职权仅次于中书监、令。在刘放孙资号为“专任”的擅权之下,如今中书省的权柄已然隐隐盖过尚书台了。
若是天子曹叡果真以中书侍郎授之,夏侯惠的权柄之重,就连一些老臣都无法匹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