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军争的胜利,战后的安抚处置更重要。
因为如果安置不当、无法根绝日后再度反叛的基础,那就意味着战事白打了。
入城之后,先让镇护部接手城防、将投降的辽东兵卒悉数约束在兵营内严加看守,夏侯惠与毌丘俭便开始合计着如此善后的问题。
首先就是公孙渊家族的处置。
这点没有什么好商讨的,除了被囚禁的公孙恭之外,不分男女老少直接夷族。
毕竟是称王了嘛。
且若不是公孙恭患有隐疾去势成为了阉人且被囚禁,都不可能逃过一劫。
其二,是公孙渊称王之后所置公卿的处置。
依着朝廷法度,他们同样要迎来夷族的命运,但夏侯惠有不同的看法。
他觉得这些接受了官职的伪公卿,杀了就杀了,但没必要将他们的家族也覆灭,直接将他们迁徙去辽西郡的临榆县充当为边军屯田供粮秣的士家就好。
这种处置同样适用于公孙渊在军中的嫡系死忠与姻亲以及高级将率,比如卑衍等。
幽州苦寒、地广人稀。
与其将之诛杀殆尽,还不如将他们榨出最后一点价值。
说得更直白一点,是保障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基础,并非是儒家口中所说的百姓安居乐业,而是在于这个国家能完全控制多少人口。类如牛马那般予取予求的穷人,才是权贵阶层最大的财富。
其三,是高句丽属兵与韩濊仆从军。
这些依附公孙家族的、类如雇佣兵性质的外族,先前几不与魏国有接触,双方也缺乏了施之恩义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