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只是让他无法认同的是
偏安一隅的辽东,当真有那么难讨平吗?
辽东四郡疆域虽不小,但那是苦寒之地,人口才有多少啊!
就算公孙割据辽东已历三世,但也谈不上人皆效死吧!在代汉承天命的魏国王师来讨时,也不可能坚持太久吧!
只要寻到机会堂堂正正的鏖战一两次,将彼击败,到时候就不乏投诚者了吧!
公孙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
治下的兵将与子民也不会有国破家亡的哀志,对辽东换个太守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但如果依着夏侯惠与傅容计议的战略来,让公孙渊有时间聚拢了所有兵力来抵挡王师,魏军真就那么容易寻到机会与他们野战吗?
就算寻到机会了,敌众我寡,己方就能确保必然会胜出吗?
要知道,辽东兵将自公孙度以降,可是一直都在与周边小国或游牧部落战斗中,武备不曾有过松弛。
如此所谓的“先声而后讨”,说不定就是弄巧成拙了!原本依着他先前的定策,以渝关至辽燧皆无有人烟,大军很容易潜行过去,再持庙堂诏令诱公孙渊至辽水畔,不管彼接不接诏令,己军都能顺利逼迫彼野战以及掩攻辽燧——毕竟,公孙渊没有时间聚拢所有兵马,己方就不会有兵力劣势。
现今倒好!
为了数百落的小聚邑打草惊蛇不说,还要容出时间让公孙渊提前作好战备。
这不是变相的增添战事难度、让己军劣势放大了嘛~
诚然,辽东物产不丰,耗粮战术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不可否认,这个战术也是一把伤敌伤己的双刃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