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之中,都同时包含火质和水意。平常情形火质被水意包围困囚于物体之中,自然不能与空气中水神会面。
“故此要使物体燃烧,需先有外加之火,将物中水意逼出,将物中火质腾起,然后与空虚之气所含有的水神相会,生出光焰。此时撤出外加之火,火质也能继续在水神勾引之下,源源而出,变为气体,化入虚空之中。”
薄珏若有所思道:
“听长庚兄这么说,果然有些道理。就如草木青叶,一绞之下,便可出水,等汁水绞尽,又于烈日之下晒干,水意少之少,便易点燃。”
宋应星见薄珏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欢喜,继续说道:
“不仅如此,若是将木柴封闭于窑中煅烧,将水意逼尽,火质却无法散逸,复归本体,便能生成木炭,这木炭便是火之变体,极便于燃烧。”
薄珏点头:“如今我大明各处烧煤极多,也有将煤封闭于炉窑中煅烧,形成焦炭,这焦炭充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或生活之用,都远胜于煤。想来也是此理。”
宋应星见薄珏给他补充了例证,喜笑颜开,抚掌道:“子珏真是能举一反三,确实如此。”
薄珏继续道:“而且依长庚之论,也能解释为何风助火力,烧木柴烧煤炭时,用鼓风器具,不断把空气送入炉中,便能燃烧更旺。这应该也是送入空气越多,则空气中水神与火质接触更多,就能勾引更多火质腾出在空中。”
宋应星连连点头,赞叹道:“子珏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朱由检心想宋应星能提出火质说,也确实不容易,这比西方的斯塔尔提出类似学说早了七十多年。火质说,是通向更正确的氧化说的阶梯。自己不能直接告诉宋应星答案,但可以适当引导一下,于是说道:
“若按宋先生所说,便应该有纯粹之火质,只要放在空气中,便可燃烧。只是如此火质,似乎从未有过。”
宋应星对朱由检的质问,似乎胸有成竹,答道;
“陛下,也未必没有这种纯粹火质,夜间坟墓之间鬼火磷磷,这鬼火或许便是尸骨年久之后,形成纯粹火质,暴露于空气中,和气中水神相遇,便燃烧放光。只是没人把能这形成鬼火之火质隔绝空气收储起来。”
这时候薄珏似乎从朱由检的质问那里得到启发,也向宋应星提出疑问:
“长庚兄,那依你说只要木炭不断加热,总可以将水意尽皆逼除,剩下纯粹火质,放置于空气中,便可燃烧,为何实际却无人能用此法制出火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